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案要案 >

详细内容

【案例学习】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口水油”并销售的,应认定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2024-07-18 19:27:13  点击量:

基本案情 

      被告人邓某、系某火锅店经营者。2017 年 6 月 23 日被逮捕。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邓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向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被告人邓某、对起诉书指控的基本事实及适用的法律均无异议,二辩护人均提出本案查获的口水油与地沟油泔水等有别,系四川老油的做法,不具有实质危害性,二被告人对制作和添加口水油的违法性认识不足,其夫妇二人经营时间不长,规模小,归案后均有坦白表现,建议从轻处罚并适用缓刑。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15 年 5 月 1 日始,被告人邓某、同经营一家老四川火锅店,符为该店的负责人。在经营该火锅店的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将顾客吃剩的火锅汤料回收后过滤到水桶内,再放在锅里进行熬制,将回收的废弃油再供顾客食用,进行循环销售从中牟利。2016 年 11 月 30 日 20 时许,该火锅店被执法人员查获,现场缴获已回收尚未熬制的火锅汤料油水 9.865 公斤。

裁判结果

      法院认为,被告人某、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在加工食品中掺入非食品原料并进行出售,其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被告人邓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被告人符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主要问题

      将火锅店顾客吃剩的火锅底料通过加工分离出剩油,再制作锅底油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裁判理由

      近年来,四川、重庆等地的一些火锅店被媒体曝出使用老油制售火锅底料,所谓老油就是回收火锅店顾客吃剩的火锅底料,过滤再加工之后分离出来的剩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口水油。这一行业潜规则被曝光后,在四川(重庆)火锅行业内引发餐桌食品安全风暴,为此重庆火锅协会、四川省饭店与餐饮娱乐行业协会均组织会员单位作出承诺推行一次性锅底油。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对于被告人邓某、将火锅店顾客吃剩的火锅底料通过加工分离出剩油,再制作锅底油的行为应如何处理,存在两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涉案的口水油与地沟油有别,经过高温烧煮后没有实质危害性,不属于废弃油脂,本案没有证据证实涉案的火锅汤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故二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如果二被告人的行为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可以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口水油中积聚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属于废弃食用油脂,能够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使用口水油加工食品并用于出售,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我们同意第二种观点,具体理由如下:

    (一)使用口水油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案在审理中二被告人辩解他们的做法是四川老油的传统做法。在此,有必要厘清传统四川老油地沟油口油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传统四川老油不同于口水油老油与老汤(卤)的做法类似,取自第一锅油,当第二次熬油时倒入保存的第一锅油,同时重新添加新油和新的调料进行熬制,熬好后再取量予以保存,如此重复使用,使得老油内积聚的芳香物质越来越多,通过老油熬煮食物主料能够更加美味。这里老油的回收保存和重复使用仅限于厨房的加工制作阶段,没有掺入食物主料,更没有进入食用环节,与本案被查处的口水油明显不同。

      另外,关于地沟油与口水油的区分,大众理解的地沟油是指下水道污水中的油脂漂浮物、混杂着各种餐厨垃圾的泔水中的油脂漂浮物以及劣质肉(含肉制品、下脚料)中的油脂等,而本案中被查处的口水油主要是指对剩余食物底料中的油脂进行回收和重复使用的油脂,没有与污水、垃圾、洗涤剂等物混杂,与狭义上的地沟油有别。但使用口水油同样具有严重危害,具体如下:

    (1)一些常见的诸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结核杆菌等传染性病菌均可以通过唾液传播,携带上述病菌的人食用后的食物底料中同样有可能残存上述病菌,再经提炼加工后反复使用这样的食物底料,存在交叉污染、感染他人的可能;

    (2)火锅店收集的剩余食物底料中的油水通常需要放一段时间后才能重新熬煮,由于油水中除油脂外,还混合有水、各种食物主料(调料)残余、唾液酶等其他物质,很容易发生水解和氧化并导致油脂酸、细菌(病菌)滋生,例如空气中普遍存在的含毒性的黄曲霉菌等的滋生;

    (3)油脂经过多次加热使用后,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反式异构化、过氧化、热裂解等多种反应,油脂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有害的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同时还会产生多种慢性致癌物质,另外像黄曲霉菌等耐热性细菌即便经过高温处理,也难以有效去除。上述三种原因使得油脂中有毒有害物质不断积聚,最终危害人体健康。以口水油制售火锅底料的商家对外打着传统四川老油的旗号,以增加食物美味度为噱头,实质上是出于减少经营成本、谋取高额利润的考量而枉顾国家法纪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商家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无限制地的重复回收和使用经他人食用后的剩余火锅底料中的油脂,油脂中积聚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数量巨大口水油的危害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二)口水油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口水油属于废弃食用油脂。前述第一种观点认为口水油没有混杂污水和垃圾,来自于经他人食用后的剩余食物底料,不属于废弃食用油脂,这种观点与事实不符。

      首先,口水油不符合人们的正常卫生生活习惯。经营食品的商家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未经污染未经食用的食物(含原料、辅料),这符合社会大众正常的、一般的消费心理要求,在观念上群众无法接受食用沾染过他人口水的食物。他人食用后的剩余食物底料应当废弃,不能重复回收和使用,这符合社会大众的普遍性认知。

      其次,口水油不符合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第十四条规定,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根据上述规定,即便没有混杂污水和垃圾,他人食用后的剩余食物底料也应禁止用于加工食品或再次供应。何况火锅店从餐桌上收集的剩余食物底料未经严格检查和分拣,还带有食物残渣(壳骨、刺等)和其他非食品残留物(例如烟头、纸巾、牙签等),故对他人食用后的剩余食物底料应认定为餐厨废弃物,上述底料中的油脂属于废弃食用油脂。根据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三批)的规定,废弃食用油脂属于非食用物质名单。最后,有关司法解释对废弃油脂的性质也有专门解释。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二十条的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 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上的物质应当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的通知中亦规定,废弃油脂属于非食品原料,用废弃油脂生产加工的食用油属于地沟油等。

      综上口水油作为废弃食用油脂,属于国家卫生主管机关明令禁止使用的非食用物质,属于刑法概念中的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使用口水油这一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并用于出售,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需要说明的是,口水油犯罪是继地沟油犯罪之后出现的新型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类型,是地沟油犯罪的变种。鉴于食品检验的有限性及依法从严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需要,目前在司法实践中不宜以证据材料中缺少对口水油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鉴定意见便认为证据不足,不将口水油认定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鉴定意见虽然直观且客观,具有较高的信服度,但不能仅以此为标准,而应本着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口水油具有实质危害性、回收和使用口水油的行政违法性以及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依法对口水油犯罪判处刑罚。

      本案中,被告人邓某、符某夫妇在经营老四川火锅店期间,被公安机关查获回收的火锅汤料一桶,虽然卷中没有对涉案火锅汤料是否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鉴定,但结合二被告人关于回收提取剩余火锅汤料中的口水油以及使用口水油烧煮食物用于出售的供述口水油系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等情况,可以依照刑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直接认定二被告人为追求非法利益,违反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和餐饮业卫生规范,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口水油)加工(即烧煮)食品并出售的事实,鉴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属于行为犯,只要实施该行为,无论有无造成危害后果,均已构罪,故对二被告人均应追究刑事责任。

      综上,原审法院考虑二被告人仅在自己火锅店内自制自用口水油的行为与专门回收、加工、对外销售废弃食用油脂的行为有别店内经营的规模较小以及被告人邓在制售口水油中所起作用较大等情况,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邓期徒刑九个月,判处符有期徒刑七个月,是适当的。

来源:《刑事审判参考》第1335号 京都食品药品法律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