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聚焦 >

详细内容

药店为何买不到医院处方药 防走方是医生职责吗

2006-09-07 10:55:21  点击量:

一些患者在医院开了药后,想到药店买药,却发现医生处方上的药品在药店根本找不到——

  编者按:为了弥补对医院的投入不足,有关部门规定允许医院在销售药品时,在招标价的基础上加价15%,这样一来,其药价应该高于药店。那么,患者如果拿着医院的处方到医保定点药点买药,岂不可以节省15%的药费?

  然而,实际上,医院处方外流情况并不多。患者为何不去药店而甘愿为一些“大处方”做贡献?请看本文调查。

  前段时间,一位同事因眼痛去北京同仁医院看夜间急诊。医生诊断为巩膜炎,开了三种药,并告知其中一种叫“迪非”的眼药急诊药房没有,需第二天到门诊药房购买。同事嫌再上一次医院麻烦,回家路上拿处方去药店买药,谁知连续跑了3家药店都没买到,只好次日再去医院。

  笔者拿起同事的这瓶小药端详起来。5毫升的白色小瓶,贴着粉红色标签,生产企业为沈阳市兴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上网一查,它属于普通的专科用药,不含抗生素、激素,笔者不禁纳闷起来,小小一瓶眼药水,又不是医院自制药剂,怎么会买不到?

  笔者来到报社旁的同仁堂红庙店买“迪非”眼药水,售货员很遗憾地告诉我没有。我追问:“是缺货了吗?”售货员很肯定地答道:“这药我们从来就没卖过。”此后,笔者又走访了数十家药店,包括嘉事堂、金象大药房、全新大药房、好得快大药房等等,仍然一无所获。无独有偶,前些天同学聚会,一位同学抱怨说,为节省药费,自己曾想利用医院与药店药品的“价格差”,到药店购买医生开的“可乐必妥”眼药水,可去了好几家药店都没有货。那么,医院开的药品药店为何买不到呢?

  防“走方”是医生“职责”

  新特药、进口药、合资药是医院的“常客”,药店的“稀客”

  一位医生朋友向笔者透露,病人在他们医院看病时所开的处方,基本上都是在本院取药。这是因为,在考虑疗效的前提下,避免“走方”是医生开药的潜规则。所谓“走方”,是指病人在医院看了病却拿着处方到药店去买药。在低挂号费的压力下,医生给门诊病人看病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处方产生的利润上。处方带来的利润进不了医院,对医生来说,这个病人也就白看了。

  留住处方的办法是尽量选择市场上少见甚至是见不着的药,让处方无处可“跑”。新特药、进口药和合资药这三类药符合这个条件,医生在处方上常用进口药代替国产药,用新特药代替普通药。同时,由于政府为了弥补对医院投入不足,允许医院在销售药品时加价15%作为医院的收入,而这三类药品定价虚高,给医生回扣多,给医院带来的利润大,因此备受青睐,占到医院用药的一半以上。

  那么,新特药、进口药、合资药这三类药为何在药店难觅踪影呢?

  笔者跑遍北京城,最后总算在同仁堂崇文门店把“迪非”找着了。该店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北京的同仁堂中,只有大栅栏和崇文门两个店是独立于总部供销体系之外自主购药的。作为北京市营业面积第一的崇文门店本着“最大限度满足顾客”的宗旨,把“品种多”当作药店的特色来经营。凡是顾客在前台问过但没有买到的药,员工都会记录下来,交由业务部立项查找。而对多数药店来说,新特药、进口药、合资药这三类药是“稀客”。原因一是这些药品价格高,且其中大部分要求现款购买,只有建立完善的采购系统,且流动资金充足的药店才能进得起这些药。二是由于价格昂贵,这些药不好卖,挫伤药店经营该药的积极性。

  “处方权”成为指挥棒

  为保市场大头,对于某些药品,药商只供医院

  一位医药代表称,除了太极集团的藿香正气液这类深得人心的老牌产品,很多药品推销的重点工作都放到了医院这块大蛋糕上,特别是新特药等。藿香正气液这类产品是家庭常备的非处方药,又因其价廉物美,长期以来已经在药店零售中培养起大量的顾客群,对处方的依赖相对小得多。而新特药,即使是非处方药,由于推出时间不长,仅凭药店推销员一面之辞让顾客做出购买决定是很难的,想要由此开拓市场不易。但是,如果由医生写在处方上,病人就很容易信服。

  当一种药在大多数药店中能够买到时,它就变成了“普通药”。医生为了防止处方“跑”掉,尽量不开“普通药”。因此,做医院这块蛋糕还是做药店这块蛋糕就成了很多医药公司不得不面临的选择。有资料显示,医院仍然占药品总销售额的80%以上。可见,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弃“小”保“大”。

  为防止某些新特药等变成普通药,某些经销商内部甚至会规定该类药不许卖给药店。“只要能在医院保证流量,是否失去药店这个零售市场并不重要。”一位业内人士说:“医院每天能走几百盒药,药店充其量走几盒,这个账是很清楚的。”

  因此,医药公司对医院的推销向来殷勤。医院药剂科常常有药品推销员登门拜访,为了在药品推销大战中脱颖而出,有的经销商甚至愿意分文不收地将药品送入医院,卖完以后另行结算。与此相比,药店的待遇就冷淡得多。一方面,很少有销售人员上药店推介产品,另一方面,很多药品,特别是新特药、进口药、合资药,常常要求药店现款进货。

  药店价格战掀不起波澜

  医生开的药只在医院才买得到,药店之间的价格战无法对医院药价造成应有的震动

  经营小药店的陈小姐将药品分成5个专柜:家庭常备药、感冒药、外用药、处方药、其他。将感冒药与其他四类药并列分类,这种分法让笔者感到困惑。陈小姐对此解释说,买药人群中,1/4是买感冒药的。对于笔者提及的“迪非”,她说从来就没听说过,也不打算进货,因为现款购货会占用大量库存和流动资金,对需要精打细算的小药店来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况且她认定该药“不好卖”。

  笔者好奇地问:“这类新特药医院一天要开几百瓶,怎么会没市场呢?”她说:“拿着处方来药店的人很少,通常一天碰上一两个。”

  医院药价明显高于药店早已不是秘密,为什么大多数病人还是选择在医院拿药?在采访中,笔者发现很多病人都尝试过在药店买药,但在久觅未果后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一位受访者说:“医生开的药只有在医院才买得到,药店卖的都是常用药。”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除了同仁堂崇文门药店等少数几家药店谈得上“品种多”外,大部分药店卖的品种都可谓大同小异。以眼科用药为例,山东正大福瑞达的润洁、江西天施康的珍视明等在笔者调查过的药店里几乎家家都有,而“可乐必妥”、“施图伦”等在处方上出现过的眼药水就只在个别药店有卖。

  小小一张处方,就这样将医院和药店分做了两个市场。一个市场中,新特药、进口药、合资药稳坐半壁江山;另一个市场中,普通药成为绝对的主力。因此,药店之间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始终不能对医院药价造成预期中的震动。中国中药协会的数据显示,2005年医院所售药品的平均实际零售价降幅要大于药店,两者之间的价差有所缩小,但是,2005年医院药房的药品价格还是比社会药店平均高33.05%。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