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非洲新闻 >

详细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下非洲粮食安全危机的出路在哪里

2021-05-23 20:03:04  点击量:

      近期,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最新版报告《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估计,2019年有近6.9亿人遭受饥饿,到2020年底全球范围内新冠疫情可能使1.3亿人陷入长期饥饿状态。其中亚洲的饥饿人数最多,但非洲的饥饿人数增长最快。到2030年,世界上长期饥饿人数中将有半数以上位于非洲,这直接影响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2(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改善营养状况和促进可持续农业)能否实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春英根据非洲国家粮食不足人口占全球54%测算,预计2020年非洲大陆至少有1.4亿人口处于粮食不安全状况。
 
  面对这一可能到来的危机,全球悲观主义情绪蔓延,各类国际组织、NGO、智库和学者纷纷出谋划策,希望能够找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途径。但基本思路不外乎非洲国家自身的努力和开展国际发展合作这两个方面。在今天相互依赖的全球化世界中,内外兼顾是基本的生存之道,这点毋庸置疑。但是沿着同样的思路,如果换个视角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成为非洲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节点。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农业体系的结构调整
 
  非洲在全球农业体系中的位置是造成非洲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根据世界体系理论农业资本主义将非洲纳入到全球化当中,导致非洲的农业成了世界“中心”原材料供应地。非洲作为世界经济作物,特别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地和主要出口地区之一,主要出口的农产品有水产品、热带水果、咖啡茶叶等。在全球农产品贸易中,非洲出口产品高度集中在初级加工农产品和园艺产品,占非洲农产品出口总额的70%以上,而且份额不断上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非洲国家的农产品出口依然势头很足。如乌干达咖啡发展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份咖啡出口总值升至467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出口量同比增长46.1%,是28个月以来最快的增长。其中欧洲是最大的目的地,市场份额占比达到66.8%,非洲为16.5%。非洲农产品出口对全球农业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从非洲内部来看,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现代农场依靠技术和资本优势,占有大面积的优良土地,却将生产的经济作物出口给西方国家,而占大多数的小农却无法解决温饱问题。非洲国家这种出口农产品(经济作物)给西方国家,但国内由于缺乏主粮而处于粮食安全的危机状态,是由非洲在全球农业体系中的位置决定的。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粮价上涨的同时一些产粮大国纷纷实行出口限制。如全球最大的小麦粉出口国——哈萨克斯坦已经对小麦粉的出口进行了限制。鉴于此,对外非洲可以此为契机提高国际谈判的政治筹码,提高经济作物价格或引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平衡主粮生产不足的劣势;对内可以进行一定的出口限制或价格控制,并调整现代农场与小农之间的矛盾。
 
  这一思路能否可行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第一,非洲国家能否在这一问题上达成共识,因为非洲各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异质性和互补性都很高,非洲自贸计划可以缓解因限制出口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因此,对外能否将经济作物的生产链延长并从西方国家争取更多的权力,非洲国家之间团结非常关键。第二,政府对内进行改革的决心和能力。现代农场与小农之间矛盾涉及到土地、经济和社会等众多问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
 
  非洲的当务之急是提高粮食产量
 
  在调整全球农业体系结构的过程中解决当前的粮食危机是关键,其他国家的限制出口和粮价上涨,必然会影响到对外粮食依赖性较高的非洲国家粮食安全,非洲大陆内的粮食贸易互补以及加强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合作是重要的出路之一。一方面,中国充足的粮食储备和持续的流通能力,以及脱贫人口对粮食的获取能力增长,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冲击。另一方面,中国愿意积极帮助非洲等发展中国家渡过难关。7月2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新闻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NBC记者的“中方如何帮助欠发达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可能面临的全球大饥荒”问题时表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向亚洲、非洲、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太平洋岛国派遣大批专家和技术人员,向有关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已经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框架下资金援助最多、派出专家最多、开展项目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积极响应国际组织倡议,回应相关国家要求,向受蝗灾影响的有关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资援助,向十多个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玉米密植增产技术”是中国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粮食产量的典型案例,也是非洲小农能够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可以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帮助坦桑尼亚设计了玉米密植增产技术的方案,以合理密植、间苗、中耕除草保墒为核心的“精耕细作”模式,帮助坦桑尼亚的示范村提高了约两到三倍产量。在2011年-2018年期间,有超过1500多户农民采用,并扩大到坦桑尼亚的十多个村庄。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这一技术推广工作更加引起非洲国家的重视,成为解决非洲国家粮食安全的可行路径之一。由此可见,非洲国家在提高自身粮食产量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学习和借鉴农业发展较为成功国家的经验,并积极争取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支持以渡过当前危机。
 
  食品营养结构的调整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
 
  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困境本质在于其食品营养结构的非本土化。李小云教授指出,今天非洲国家以面包和牛奶为主的饮食结构,是西方在殖民化过程中逐渐建构起来的,尤其是精英文化的象征。在这一过程中,非洲本土以高粱、鹰嘴豆、珍珠栗等为主的传统粮食作物逐渐被取代。引进西方的经济作物,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又供应给了西方国家。也就是说,非洲的饮食结构不是基于非洲本土的粮食生产结构,而是西方外来饮食结构与非洲本土饮食结构的混合,并呈现出极化分布的特征,这是非洲长期以来粮食安全困境的根本所在。基于此,当前正在推广的玉米密植增产技术项目中,考虑进一步引进种间套技术,在玉米行间种植非洲本土的豆科类作物。这样不仅可以利用豆科类植物的固氮作用为玉米提供肥料,还可以在营养上平衡玉米中所缺失的营养成分。
 
  中国农业大学在坦桑尼亚示范村的项目拟定结合非洲本土饮食营养结构,在种间套的粮食生产基础上,示范并推广豆奶早餐计划。用豆奶中的植物蛋白替代牛奶中的动物蛋白,在改善小农家庭的饮食水平的同时,帮助非洲国家重新建立其适合自己本土作物生产结构的饮食营养结构,即使这是对西方饮食结构的一种平衡也是非常有价值的。新冠肺炎疫情过后,这一项目将会按计划启动,帮助非洲国家从食品营养结构的本质上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
 
  总之,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受制于殖民历史、受制于全球农业体系、受制于非洲主体性的丧失。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导致粮食安全危机集中暴发,给非洲国家带来了重大考验,但如果能够将危机化为机遇的话,也许此次疫情将会成为非洲粮食安全的重要转折点。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