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3513389315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台湾新闻 >

详细内容

台湾的保健食品的怎么卖?

2015-01-14 14:30:37  点击量:

   中国台湾当局对于发展保健食品向来不遗余力,早在1998年就由国科委邀集卫生署农委会经济部共同成立保健食品跨部会整合推动委员会,任务是透过跨部会合作方式进行保健品的研究开发与规划、联系与推动保健食品相关事务,目的是将科学界研究成果透过技术转移、产学合作等方式,协助产业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保健品研发体系。台湾当局更于2002年将保健机能性食品产业列入重点开发项目,希望开发出有特色的保健食品或原料,带动岛内保健食品产业整体发展。

 

台湾保健食品的产业格局较为完善,主要处于整个食品产业链的中下游,上游主要以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原料。微生物是台湾保健食品上游产业原料使用的重点,近年原料选用范围已延伸至特色农产品。

 

从最初的普通原料进一步加工为保健食品原料,主要采用提纯、萃取和调配等方法,或直接从国外进口合格的原料。台湾的食品加工程序已经实现了标准化,技术也较为成熟,代工的专业服务性也比较强。

 

原料多元化

 

根据台湾食品所ITIS数据显示,台湾保健原料多元化,主要包括植物类、动物类、微生物、海水、山泉水、土壤和其他有机化合物等,且使用率逐年递增。

 

目前,台湾保健品使用原料比例中,植物类占比一般居首位,大多数时期达50%以上,主要是人参和刺五加等根茎类物质,大蒜、如麦草、芦荟、花粉、桑椹和梅等果实类,薏仁类等种子类,燕麦和植物代谢物类产品。

 

动物类原料产品包括蛤、牡蛎等水产贝类,蜂王乳、蜂蜜、蜂胶等昆虫类副产品,鳗鱼精、鱼油、鱼肝油等动物油脂类产品;内脏及胎盘类;软骨和牛骨类骨质品原料;燕窝和其他动物代谢类产品;微生物原料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樟芝、灵芝、冬虫夏草、绿藻和螺旋藻。目前,台湾植物和动物类保健品原料70%依靠进口,近几年蔬菜原料正逐步成为台湾保健品原料的新热点。

 

市场仍处成长期

 

台湾保健食品类型主要分为传统食品型、胶囊及口服制剂型,传统食品型主要包括健康饮料、乳品和豆类、奶粉、食用油脂、大米和其他食品等。

 

2012年和2013年,台湾消费量较大的保健食品分别为调节血脂类、改善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功能、保肝、调整血糖类产品。有调查显示,台湾男性消费者主要关注内部器官保健,如肝肾、肠胃和眼睛等方面,女性则偏重外观保健,主要是抗氧化和减肥等方面。

 

目前,台湾保健食品市场仍处于成长期,且厂家众多,一般厂商对保健食品投入和经营的时间周期为12年左右,产品都有一定的独特性,偏重的保健功能也有很大差异,拥有不同的销售渠道和受众人群,市场集中度比较低。根据台湾食品所ITIS的数据,2012年台湾保健食品厂商的经营收益差异化很大,高增长企业收益成倍增长,经营不佳的企业收益下降最高达到30%

 

七成仅获单项产品认证

 

传统功能性保健品稳步增长,如醋饮料、乳品和青草茶类等原有的保健食品通过新机能开发并获取健康食品认证,在台湾食品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扩大。

 

截至20135月,台湾共有232项产品通过健康食品个案审查认证,品种也较为多元化,厂商包括食品、保健品及生技药厂商。台湾保健食品厂商将近900家,但保健食品能取得健康食品个案审查认证的厂家仅有98家,在目前已获得健康食品认证的厂商中,有七成企业仅获得了单项产品的个案审查认证,取得超过六项产品认证以上的厂商主要有葡萄王、佳格、统一企业、爱之味、台糖、味全、光泉及养乐多,其中佳格和统一企业获得的产品认证超过20项。

 

首推直销

 

台湾保健食品的营销主体有厂商直接通过品牌店经营、经销商或进口商代理等,经销商门店销售模式主要包括药店、医疗诊所、量贩店、超市和便利店,也有通过物流中心直接销售,保健品直销在台湾也比较普遍,最后就是网购和电视购物。

 

2012年,台湾保健食品的销售渠道首推直销,保健品直销占整个市场销售份额的35%,主要原因在于销售者对消费者的需求和要求把握准确,售后服务也很到位,加之厂商对产品上游产业链的不断投入和整合;其次为药妆店,市场占比为22%,主要原因为厂家营销手段不断创新;第三个主要销售渠道为网络商店,市场占比为9%,其他有量贩店(占比8%)、电视购物(占比7%)、医院诊所(占比6%)、便利商店(占比5%)、超市(占比2%)

 

突破千亿规模

 

2012年,台湾保健食品市场规模首度突破千亿元新台币,达到1004亿元,同比增长11.95%,主要原因是来自乳酸菌、灵芝及樟芝等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增加,使得以其为原料的使用率上升。其中,乳酸菌的市场规模达到25亿元新台币、灵芝为18亿元新台币、樟芝15亿元新台币、胶原蛋白14亿元新台币、复合维生素类保健原料13亿元新台币、葡萄糖胺12亿元新台币、钙原料11亿元新台币、鱼油10亿元新台币、藻类原料8亿元新台币、维生素C7亿元新台币、叶黄素6亿元新台币、膳食纤维6亿元新台币、Q106亿元新台币、人参原料6亿元新台币、冬虫夏草3亿元新台币、蜂胶3亿元新台币、蜂王浆3亿元新台币、鲨鱼软骨2亿元新台币、银杏提取物1亿元新台币。台湾人使用含维生素保健食品的比例高达56%

 

两岸贸易规模不大

 

大陆对台湾出口保健品主要以卵磷脂保健品原料和粗品鱼油为主,还有些科学中药。两岸保健品贸易规模不大,主要原因是台湾与大陆互不承认双方的保健品资格认证,在大陆销售的台湾保健品需要重新走审批流程,还要花时间和成本。目前,台湾保健品进入大陆均按境外产品受理,获得的文号也是进口批文,保健食品进口注册时间长、费用高、程序复杂。

 

  台湾保健食品进口到大陆,要先申请蓝帽子标识。根据现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这首先需要台湾公司提供相应文件,通过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申请进口保健食品文号,通过审批后,才可在药店销售,整个流程可能需要12年的时间。截至201211月,在大陆获得保健食品批文的台湾产品仅有17个。

 

来源:医药经济报

版权所有:中华食品质量网   中华食品质量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9253879    举报信箱:1579274032@qq.com     
本网站特聘北京市泰明律师事务所孔祥印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联系电话:1339160604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备案文号: 冀新网备132006002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批准文号冀ICP备11016644号-2   技术支持:【蓝点网络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河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网 
 

 
Baidu
map